故城荒滩变身“阳光存折”:光伏农场年发电收益500万,助力国家能源局光伏扶贫示范项目

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,一座座光伏板整齐排列,熠熠生辉。这里曾是荒凉的滩涂,如今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“阳光存折”——国家能源局光伏扶贫示范项目,故城光伏农场。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荒滩的华丽转身,更在年发电收益达到500万元的同时,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故城光伏农场位于河北省故城县,占地面积约2000亩。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滩,土地贫瘠,生态环境恶劣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当地 *** 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光伏扶贫政策,投资建设了这座光伏农场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当地 *** 充分发挥了光伏扶贫的优势,将光伏发电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。项目采用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,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,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。同时,项目还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,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,打造出集光伏发电、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。
故城光伏农场自2018年投入运营以来,年发电量达到5000万千瓦时,年发电收益达到500万元。这些收益主要用于支持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,以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。项目实施以来,已带动1000多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光伏农场的建设,不仅改变了荒滩的面貌,还为当地带来了诸多好处。首先,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,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,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。其次,光伏农场在发电的同时,还可以进行现代农业种植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增加农民收入。最后,光伏农场还具有观光旅游的潜力,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,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。
在国家能源局光伏扶贫示范项目的带动下,故城光伏农场已成为我国光伏扶贫的典范。它不仅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更为全国光伏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未来,故城光伏农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扩大光伏发电规模,提高发电效率,为我国光伏扶贫事业贡献力量。同时,农场还将继续探索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。
故城光伏农场的故事,是我国光伏扶贫事业的一个缩影。在政策的引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,我国光伏扶贫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